编者按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CSN)学术年会是中国肾脏病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2023年12月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的2023年CSN学术年会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首席专家陈孟华教授进行了题为“血液透析中膜材料和滤过方式的选择与个性化匹配”的学术报告。在会议现场,《肾医线》特邀陈孟华教授接受专访,就“血液透析患者膜材料和滤过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血液透析中膜材料和滤过方式的选择原则和依据是什么?用于透析器的膜材料种类繁多,包括纤维素、改良纤维素膜和合成膜。其中,合成膜的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好,对毒素的清除能力相对较高,因此,目前绝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都采用合成膜来治疗。
膜材料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来选择不同的透析器治疗。例如,清除尿素、肌酐等小分子的溶质,采用低通量的常规血液透析器就能达到目的;清除β2微球蛋白等中大分子毒素,可采用高通量的透析器。透析器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依赖的是弥散的原理,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依赖的是对流的原理。血液滤过透析(HDF)不仅对小分子溶质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
您认为如何实现血液透析的个性化匹配?在选择膜材料和滤过方式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评估透析充分性的常用指标是Kt/V(尿素清除指数),Kt/V值越高,代表透析充分性越好。提高透析充分性的方法,一是延长透析治疗时间(t);二是提高K(尿素氮的清除率),K与血流量,透析器性能和膜面积密切相关。小分子毒素是通过弥散的原理来清除,因此血流量对其影响较大。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利用的是对流的原理,因此与膜材料性能和膜面积密切相关。对流是指在静水压和渗透压的驱动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时发生的超滤,而溶质随水分子等浓度通过膜孔而得到清除。因此对流清除毒素的能力取决于跨膜压、超滤量和超滤系数。有效跨膜压较高、液体流量较大时,液体透过膜孔时就能带出更多的中大分子毒素。膜的通透性由膜厚度,膜孔大小及数目决定。简言之,膜孔越多、越大,膜越薄,其通透性越高。因此,临床上常采用高流量的HDF来清除中大分子毒素,以获得更好的清除效率。
总结血液透析中膜材料和滤过方式的选择与个性化匹配具有重要的意义。膜材料和滤过方式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随着膜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膜材料不断涌现,为血液透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针对不同血液透析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细化、个体化的治疗是未来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膜材料的选择与个性化匹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专家简介

陈孟华 教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图片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首席专家及宁夏肾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宁夏“塞上名医”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肾脏病防治公益基金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2022年)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肾脏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关村血液净化诊疗技术创新联盟适宜技术评估与推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关村肾病血液净化创新联盟腹膜透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2009年—2018年)
宁夏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宁夏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
宁夏回族自治区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