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8-21 16:41:16
编者按
透析患者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病率超过40%[1],心衰是我国透析患者第二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其导致透析患者死亡率升高,住院风险和治疗费用增加,但血液透析(HD)心衰管理面临很多困难,包括慢性并发症多,肾功能极差甚至没有残余肾功能,容量耐受区间小、透析间期电解质改变诱发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因此,河南省人民医院邵凤民教授对HD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进行了详细讲述,本文对此内容进行了总结,以飨读者。
一、HD患者心衰的诊断
HD患者心衰的诊断标准见表1[3]。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是HD患者最常见的心衰类型,长期容量超负荷和高血压等因素引起心肌向心性重构,心室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导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是HFpEF的主要发病机制,HFpEF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困难,漏诊率高,对药物治疗反应差[4]。目前最常用的心衰分级为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但透析患者呼吸困难可能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有关,应用 NYHA分级标准存在一定局限性,急性透析质量倡议(ADQI)工作组提出了针对透析患者的心衰分级[5],见表2。2022年美国心衰指南推出了新的心衰分期[6],涵盖了从仅有危险因素至心衰进展期整个事件链,强调了“防治并重”或“防重于治”的理念,见图1和图2。
对透析患者需加强心衰相关症状与体征的监测,尤其注意将其与全身容量超负荷相鉴别。透析患者可完善以下检查:①心电图:评估心律、心率、 QRS波形态与时限,并明确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左心室肥厚等潜在疾病;②胸部X线:发现肺淤血/水肿及心脏增大的迹象;③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协助分型,是诊断心衰的必要手段及分型参考依据;④生物电阻抗技术:评估容量。透析患者可以完善生物标志物检测,如利钠肽(BNP或 NT-proBNP),在透析患者中,BNP的水平可能受到影响,动态监测血NT-proBNP有助于早期识别HD患者心功能变化;心脏肌钙蛋白可以协助心衰的病因诊断、危险分层以及预后评估;另外一些反映心肌纤维化、炎症、氧化应激的标志物: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也可为评估心衰提供参考。一些特殊检查也可用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和评估病情的患者,包括心脏磁共振、心脏CT、冠状动脉造影、生活质量评估[3]。
表1. 心衰的诊断标准
表2. ADQI心衰分级
图1. 2022年美国心衰指南心衰分期
图2. 2022年美国心衰指南心衰分型
二、HD患者心衰的管理
1.危险因素管理
HD患者心衰危险因素见图3[7-12]。传统危险因素管理包括如下[13-18]:①高血压管理:患者透析前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透析后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残余肾功能、血钾水平、容量负荷、心功能等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②便秘管理: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可参考慢性特发性便秘用药,肠道菌群移植是未来研究热点。③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管理:戒酒、控制体重,管理血脂异常、管理血糖。
图3. HD患者心衰的危险因素
ESRD相关危险因素管理包括如下[19-24]:①容量超负荷:可以进行干体重调定,控制透析间体重增长,强化透析。②尿毒症毒素:高通量透析、HD滤过可以改善。③残余肾功能的下降:避免过度利尿,减少低血压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④微炎症与氧化应激:充分透析,避免感染。⑤CKD-MBD:强调钙/磷/PTH综合联动管理。⑥贫血:铁剂及ESA或HIF-PHI的及时补充可以改善。
2.HD处方管理
优化容量状态,纠正容量超负荷,动态调整“干体重”,保持合理的透析间期体重增加[25]。推荐每次透析进行容量评估,SOP推荐每2周评估干体重,可采用肺部超声、生物电阻抗等进行评估,不发生营养不良前提下,将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控制在较低水平。美国一项老年HD患者中的研究[26]发现,超滤率与房颤的发生相关,超滤率>6 ml/h/kg,房颤的发生风险开始升高;当超滤率>13 ml/h/kg时,房颤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应实现充分透析,包括严格进行透析充分性管理、采用高通量透析、进行在线 HDF及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膜材料。反复出现透析中低血压的心衰患者,可应用低温透析液(<35℃)、个体化设定透析液钠浓度,减轻相关症状。对于血管通路相关心衰患者:当心指数≥3.9 L·min-1·m-2时,建议选择内瘘缩窄手术。对于难治性心衰,建议关闭 AVF/AVG[3]。
3.用药管理[3,27-28]
推荐ACEI治疗透析患者慢性心衰,不能耐受者可选择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避免心率低于55~60次/min。对于有尿且存在液体潴留的患者,建议使用袢利尿剂。对于已经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ARNI 治疗但心衰症状仍存在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 治疗。洋地黄类药物不建议常规使用,仅用于接受最佳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房颤仍未得到控制的患者,确保地高辛浓度<1.0 μg/L。铁缺乏是心衰独立危险因素,指南推荐无论贫血与否,均应补足铁剂,包括HD患者[29-31]。
4.其他管理
透析心衰患者,在充分评估心功能前提下制定个体化运动康复方案,可增强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生存率[32-34]。不推荐常规使用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对于确实存在治疗需求且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减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35-36]。
小结
HD患者心衰发病率高,预后差。HD患者心衰的诊断强调早期筛查、持续监测、定期评估。HD患者心衰应注重早期防治、综合管理、个体化治疗。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规范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专家简介
邵凤民 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学者、中原名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肾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肾病与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肾脏病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肾脏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河南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主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主持并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河南省重大公益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厅级科技成果10余项,其中省一等成果奖1项、省二等成果奖3项、省三等成果奖2项。主编、参编专著14部。参与制定指南、共识10余部。
参考文献
1.USRDS,2023
2.Kidney Int Suppl. 2020;10(2):e97-e185.
3.中国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管理指南,2022.
4.CLIN KIDNEY J. 2022;15(12):2186-2199.
5.J Am Coll Cardiol, 2014, 63(13): 1246-1252.
6.CIRCULATION. 2022;145(18):e876-e894.
7.N Engl J Med, 2015, 373(22): 2103-2116. .
8. J Am Soc Nephrol, 2017, 28(9): 2812-2823.
9.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9, 4 Suppl 1: S79-S91.
10.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5, 10(1): 111-119.
11. Kidney Int Suppl. 2017;7:1 - 59[J].
12. Am J Kidney Dis,2010, 55(4): 682-689.
13.
Kidney Int Rep, 2019, 4(9): 1248-1260.
14.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22, 24(3): 300-308.
15. Nephrology(Carlton), 2018, 23(8): 718-727.
16.Am J Gastroenterol, 2014, 109 Suppl 1: S2-S26.
17.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8, 33 suppl_3: iii28-iii34.
18.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1): 4-67.
19.Eur J Heart Fail, 2016, 18(4): 362-371.
20. Circulation, 2013, 127(3): 365-376.
21.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14, 7(7): 703-714.
22. J Pharmacol Sci, 2019, 141(1): 56-63.
23. Clin Exp Nephrol, 2017, 21 Suppl 1: 53-63.
24. J Am Soc Nephrol, 2016, 27(4): 1225-1233.
25.KIDNEY INT. 2023;103(1):2-5.
26.NEPHROL DIAL TRANSPL. 2021;36(11):2084-2093.
27.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
28. JSDT.THER APHER DIAL. 2012;16(5):387-435.
29.AHA/ACC/HFSA .CIRCULATION. 2022;145(18):e876-e894.
30.2021 ESC Guidelines. EUR HEART J. 2021;42(36):3599-3726.
31.EUR J HEART FAIL. 2022;24(1):192-204
32.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4;9(7):1183-9.
33.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019,316(5): F856⁃F872.
34.J Physiother, 2019, 65(1): 4-15
35.JAMA Intern Med, 2018, 178(2): 204-209.
36.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18 ;53(1):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