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国际肾脏病学领域的顶级盛会 WCN 2025 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和肾内科团队联合发力,带来两项重磅研究。一项研究聚焦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代谢评估,探寻疾病进展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另一项研究深入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剖析血栓调节蛋白的预测价值。这两项研究成果不仅为肾脏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提供了新思路,更是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医学科研的实力。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代谢评估
【WCN25-377】Metabolic assessment in non-dialy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Hao Hong1,李明2
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引言
本研究旨在通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未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体液中不同代谢物的变化,并通过代谢通路分析识别CKD进展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47例无需透析的1~4期CKD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多变量数据分析,特别是偏正交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OPLS-DA),探究不同分期CKD患者之间的代谢差异,并利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分析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此外,基于Met PA数据库对代谢通路进行分析。
结果
应用OPLS-DA模型成功鉴别CK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样本。我们初步筛选出25种化合物可以作为区分CK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潜在血浆代谢标志物,发现其中6种化合物(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D-鸟氨酸、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5-羟基吲哚乙酸和葡萄糖酸)与CKD进展显著相关。与CKD进展相关的代谢通路变化包括:精氨酸与鸟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
结论
通过分析不同代谢物的代谢途径,我们发现了CKD进展的显著影响,主要涉及的代谢途径包括精氨酸和鸟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ADMA、D-鸟氨酸、L-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5-羟基吲哚乙酸和葡萄糖酸可作为CKD进展的潜在早期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现对CKD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血栓调节蛋白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WCN25-379】Predictive value of thrombomodulin in sepsis 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Hao Hong1 李明2 Junyao Zheng2 Haimin Shi2 Mengya Xiao2
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引言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与高死亡率及不良结局相关,全身炎症反应与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SA-AKI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脓毒症患者与SA-AKI患者血清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的差异,探讨血栓调节蛋白在SA-AKI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3年7月至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1例脓毒症患者,其中20例发生SA-AKI,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慢性基础疾病史、原发感染部位等数据。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器官功能指标、电解质、血气分析及APACHE II、SOFA评分。在确诊后第1、3、7日检测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水平。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或Pearson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AKI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栓调节蛋白对SA-AKI的预测价值。
结果
感染部位分布:肺部感染25例(49.02%)、腹腔感染21例(41.18%)、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5.88%)、颅内感染2例(3.92%)。脓毒症组与SA-AKI组在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AKI组死亡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两组间在慢性肾脏病患病率、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与SA-AKI组在第1、3、7日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调节蛋白与死亡率、存在肝脏疾病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呈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显示第3日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是SA-AKI的独立预测因子。此外,绘制两组ROC曲线,第1、3、7日血栓调节蛋白预测SA-AKI的AUC值分别为0.846、0.923、0.824(P值均<0.05)。
结论
血栓调节蛋白可能是SA-AKI的潜在预测因子,并可能与死亡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