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2025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世界肾脏病学大会(WCN 2025)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崔昭教授团队带来了一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深入探索,通过回顾性队列和横断面队列研究,证实了抗nephrin抗体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监测中国成人微小病变病(MCD)和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病情活动中的潜在价值,并揭示了这些抗体可能作为未来治疗靶点的潜力。
中国成人微小病变病与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抗nephrin抗体的临床意义
【WCN25-1675】ANTI-NEPHRIN ANTIBODIES IN ADULT CHINESE PATIENTS WITH MINIMAL CHANGE DISEASE AND PRIMARY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舒悦,黄婧,蒋蕾,张宜苗,王芳,王鑫,孟立强,程叙扬,刘刚,王素霞,赵明辉,崔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引言
抗nephrin自身抗体在微小病变病(MCD)和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中(尤其是活动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已被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成人MCD及原发性FSGS患者中抗nephrin抗体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经肾活检确诊且随访超过6个月的回顾性队列(313例MCD,118例原发性FSGS)。活检时采集血浆样本并保存于-80°C。另收集横断面队列(123例MCD,42例原发性FSGS)的新鲜样本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抗nephrin IgG和IgM抗体,收集并分析临床数据。
结果
总体患者中49.9%抗nephrin抗体阳性,其中IgG阳性率25.8%,IgM阳性率36.9%,IgG/IgM双阳性率12.8%。冻存样本与新鲜样本的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未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病水平蛋白尿患者阳性率更高。与抗体阴性组相比,抗体阳性组患者蛋白尿水平更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低,临床缓解率相似但复发率显著更高。纵向分析显示尿蛋白水平与抗体水平高度相关。IgG与IgM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相似,而双阳性患者蛋白尿最重、复发率最高。肾小球IgG/IgM沉积与抗nephrin IgG/IgM抗体相关,且与nephrin分子共定位。
结论
抗nephrin抗体(IgG/IgM)可在中国成人MCD及原发性FSGS患者中检出,并与活动性肾病综合征及高复发风险相关。这些抗体或可作为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